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华文为何难考?

联合日报专栏054#蔡羽


SPM成绩放榜,一位国中华文科老师向我抱怨,说其学校的考生大多数栽在华文科,还自嘲失责。随后,她说:“我担心来年更难说服学生选修华文科。”

过去几年,我也碰到不少不谙华文的国中毕业生,原因几乎都是由于中学时弃选华文科。放弃的原因都一样:华文太难了,SPM也很难考A+,为了不影响有关文凭的“可观性”,宁可放弃这一科。

我本身也体会过SPM华文科的难度。我自小热爱华文,华文科成绩也向来不错,独中高中统考我的华文得到A1,但在SPM则只能考获A2。不止如此,我班上的华文好手,印象里好像也没哪一位在SPM华文科得到A1。

好吧,如果一位考生在SPM华文科无法取得A+的话,究竟有什么影响?首先,考生学分会被拉低,那他们将丧失申请公共服务局海外奖学金的资格,因为他们无法在所有报考科目得到A+,不符“最佳等级”的要求。此外,当他们选择深造时,也将影响他们在选科和入学方面的竞争力。

我国教育制度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以成绩为评估标准,为了维持漂亮的成绩单,考生把比较难的科目排除掉,无非也是一种应试策略的考量。不但许多热爱华文的学生被迫放弃这个科目,甚至有些学校的校长、老师为了顾及学校的整体成绩,也不鼓励学生报考华文。

如此一来,选修华文的人数自然越来越少,华文科师资也出现长期短缺的问题,国内华文水平的下滑日趋严重,作为第二语文的华文逐步被边缘化。更深入探讨下去的话,中华文化的传承自然也遭到创伤。

凡此种种后果,问题的症结来自考题。教育部华文科考题是由哪些华文老师和官员主导出题的?这些人是否刻意提高华文科的难度?还是国中华文科的授课水平不足?都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疑问。

然而,如果我们结合其他事件如教育部一再削减华文课时间、把华文课安排在正课以外、不把华文成绩列入申请政府奖学金的计算科目等,都打击华文科的教学。教育部对待华文科的诚意、善意不足,由此可见一斑。

国中华文教育,目前靠一批热心的华文老师苦撑,一旦这些老师放弃,则华文科将彻底被排除在国家主流教育之外。这个问题不但出现在华文科,淡文科也同样面对威胁,教育部如果不愿改善之,或者有人刻意对华、淡文采取打压的政策,必定招致民怨反扑。

14-03-201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