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保护色

害怕受伤的孩子,总是多一根神经线。在乎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足以把孩子致伤。于是孩子想,也许多点隐藏吧,把自己用一种保护色保护起来,会不会不必那么受伤?坦白和过于投入的结果,或许就是不经意的受伤。

嗯,世界复杂了点。

淡水不淡



淡水不淡
历史的咸度
都卤成阿婆铁蛋硬朗的姿态
海口绵密藏着炮弹的疾风
穿不透铁蛋的古早味
却见那游客张口一咬
铁蛋就裂了

难怪
见过风浪的渔人码头
如今只能在旅游地图上画一座桥
给情人谈心

7-10-2009

下跪

联合日报专栏065#蔡羽


为什么要下跪?

古代中国,天子当中坐,文武百官同时下跪磕头,对天子表示莫高的敬意。天子是主,而跪成弧形的这些人是奴。再不然,武侠小说里面会这样写——某个武功高强的大侠抓住了一个人,那人自知武功不如人,又贪生怕死,于是双膝一软,“咚”的一声跪倒。这一跪,是求对方饶命。电影中还有这样的画面,某侠义之士,救了某某一家人的性命,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只好全家老小对着救命恩人跪谢。

当然,至今依然比较“通俗”一点的跪,是祭祀时尊敬神明的一跪,和送终时子孙们的一跪。

中华文化老传统的一面,有一个始终让西方人不得其解的跪文化。从一些典籍中可以知道,西方也有跪文化,然而西方的跪,通常是单膝着地,远不如中国人双膝着地加磕头的跪那么“透彻”。

五四之后,除了祭祀和白事的需要,跪文化普遍被视为奴性,已经不那么“流行”,但如果你有稍微留意媒体上的新闻,赫然发现这个奴性的动作只是被隐藏,却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这些年来,中国频频发生学生下跪事件,毕业生集体跪谢师恩的画面一再出现,看了总是叫人心里不舒服。结果,自然引发舆论鞑伐,校方当然也就搬出大堆道理,把学生下跪说成是自发的,而且是“健康”的。

2007年,马六甲文化小学好学不学,也让265名小六毕业生以感谢师恩之名,特於毕业典礼前夕在全校学生的见证下,向55名老师下跪敬茶、献花及感恩册。这新闻在那个时候,自然也在国内引发很大的争议,批判声大过赞许。

师恩如父恩,该谢。然而,谢师恩应当由孩子发自内心,不该通过校方的刻意安排。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表应尽的责任,老师不该讨谢。好老师必定得到学生的尊敬,那“感恩”是尽在学生心中,何必开口向学生要?再者,人固然长幼有序,但地位与尊严应当是平等,感恩理应是在这个原则下从心散发,而不是诉诸委屈下跪的动作中。难道把自己搞得比对方矮一大截,就是感恩和尊敬对方的意思吗?

教育界应该教给学生尊重别人,也应该教给学生自重的道理。把自己矮化的下跪文化如果今天复僻,那我们就在世界面前,永远矮一截。

09-06-2010

做秀不如硬功夫

联合日报专栏064#蔡羽


当国家领导人,危机处理能力至关重要。至少美国总统奥巴马,目前正面对这个头痛问题。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奥巴马政府危机处理行动缓慢,遭在野党和人民严厉批评,一些评论人更将有关事故视为奥巴马政府的“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并质疑奥巴马的能力。

奥巴马第二次视察灾区时,蹲在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名叫“大岛”的海滩上,捡起稠密的油块,眉头深锁。他说:“我知道你们心急如焚,我和你们一样。媒体会失去新鲜感,但我不会,我始终和你们在一起。”

然而,这个一般上领袖在处理重大危机事件时必做的标准动作,却没有受到美国民众的好评。看看美国民众怎么看待这场政治秀——

有人说:我们不要奥巴马这样,我们要他解决问题。说老实话,奥巴马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还不如肇事的英国石油公司。

有人说:我并不讨厌奥巴马,但我想说,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安抚我们。

有人说:奥巴马的讲话跟5年前“卡特里娜”飓风后布什的讲话如出一辙,有点“中听不中用”。

这也让人想起去年台湾发生的“八八水灾”,马英九政府也因为救灾缓慢,政府高官缺乏爱心和同理心,被舆论批得体无完肤,马英九个人的名望也创下从政以来最低的纪录,而且至今仍无法摆脱这个污点。

我经常喜欢将奥巴马和马英九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顶着超高民意上台的明星领导人,而且上任时间相差不远。然而,两人后来的总统路却也同样摆脱不了被批判为做秀多过做事,可见明星领袖固然可以打造,可是你一旦手握大权,民意就不是你能打造和操弄的了。

当前大马,“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在国际专业机构的设计和操盘下,响彻云霄,也在某个程度上顺利打造了首相纳吉的形象和人气。然而,纳吉也许该引奥巴马和马英九的遭遇为鉴,要成为好领袖,不能不做宣传,更不能不拿出硬功夫。

01-06-2010

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你帮我,我帮你

联合日报专栏063#蔡羽


在这个金钱不是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的时代,钱不但动人,也能动鬼。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初来地狱报到的新鬼,既疲且饿,一幅干巴巴的模样。在地狱中,他遇到一个胖嘟嘟的鬼,羡慕不已,于是向胖鬼请教保持福态的秘诀。胖鬼得意洋洋的告诉他,只要到人间作祟,闹点动静,人们一害怕,自然就会供奉祭品,那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瘦鬼一听,觉得所言甚是,于是急忙到人间,冒失闯进一户人家。但见厨房有一口磨,他不假思索就抢步上前推了起来。那家主人听见异响,赶紧到厨房查看,却看不见人影,只见石磨不停转动。这是穷苦人家,束紧腰带度日,家中根本没有多余的食物。主人看见这番景象,感叹道:“天见我可怜,派只鬼来帮我推磨了。”

结果,瘦鬼当然一无所获,当了免费劳工,白白累得再死一次。

这个杜撰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新鬼》,写的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

金钱的魔力之大,连鬼也要跪倒在它面前。可见,金钱的影响力,早从古代就无远弗届了,来到资本主义盛行的今天,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金钱影响我们的生活,经济稍微动摇一下,大家都遭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改为“金钱”有责可能更贴切。

所以,金钱之于政治,向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政治不可能脱离金钱,也很难每账必记,内里牵涉太多条件交换。这也道出了政商挂钩也根本是公开的秘密,政治需要商界的财援,商界也不能没有政治上的关系。

在这个架构下,如何杜绝假公济私、贪污、贿赂呢?各种方案尽管白纸黑字,但政治始终还是脱离不了这些丑陋的一面,唯有看有关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道德操守了。

贪污是政权覆没的其中一个重要征兆,贪官污吏被视为鱼肉百姓,从百姓户头里吸血。严重的话,贪污可以导致民不聊生,尤其在经济不景的年代。这个道理,今天马来西亚的选民渐渐明白了,也渐渐搞清楚领袖的拨款拨的是谁的钱,要选民对拨款感恩,其实是荒谬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当前最流行的那句话——“你帮我,我帮你”出自尊贵的首相大人口中之后,引起的公愤有多大了吗?再回头看看瘦鬼的故事,是不是更若有所思了。

25-05-2010

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有个小孩住在心里

心里住着一个小孩,始终多梦,而且热爱自由,不受约束。

有时快乐,有时也会难过。这世界太少游乐场,太多名利竞逐场。小孩无所适从,于是我想——该不该让小孩快点长大?

后来,我想——还是算了。

就让小孩自然长大吧。

于是小孩还是那么过日子,用天真和期待,抗衡世界的无奈。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还是送出去好

联合日报专栏062#蔡羽


不久以前,有一则不明显的新闻这么披露,大马开国元勋敦李孝式的长子李剑桥将其家族遗留下来的144箱多达18万页的珍贵私人书信文件捐赠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新闻也回顾了去年9月,马华创党人敦陈祯禄的女儿陈金瑞,斥资购买两间马六甲荷兰街的老屋,送给新加坡大学作为新加坡国大建筑系亚细安建筑及城市遗产考究中心。

这两件事情,让我想起两年前,与一位本地历史学家闲聊,对方提及政府档案局的历史档案资料由于欠缺妥善保管,严重残损,有者更是不翼而飞。老历史学家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入档案局,眼见珍贵资料被对待如垃圾,内心愤怒,却莫可奈何。

我也想起,去年因为一场活动的关系,重临砂拉越河边的玛格烈堡,看见的是满目疮痍,老堡垒成为野草的依靠,埋没的夕阳落日的苍凉中。这座一度被规划为警察博物院的堡垒,自90年代以装修为名关闭以来,就被闲置,当年珍贵的馆藏也不知所踪。

还有,别忘了古晋甘蜜街的数座历史建筑,被一口气铲平,目的只为了建一座公园。而今,历史建筑早已归还历史,取而代之的公园,怎么看都觉得粗糙,硬生生出现在老街面前。

还有,马来西亚的成立被形容为不流一滴血,砂沙两州被说成是“加入”马来西亚,513事件至今还无法厘清真相,华人和印度人还被说成是外来人,很多具有纪念价值的路名被改得莫明其妙……

写了那么多,无非想从这些事情里,看看马来西亚人看待历史的态度。噢,不,应该是说当权者看待历史的态度。

古迹被毁灭,文物被轻蔑,档案被消灭。有人非但不想还原历史,还千方百计掩盖历史真相,行篡改之实。历史总有蛛丝马迹,也很有出土的一天。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官方的历史,和真相相去甚远,请问你对政府做何感想?你对说谎的人还有信心吗?

走笔至此,想说——不要怪敦李和敦陈的后人不爱国,他们就是因为爱国,所以才无奈的做了这样的选择。不是吗?

18-05-2010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台北好远



最后,我选择俯视
台北入夜,一地散落的玻璃弹珠
都滚入诚品
组装成几排书架

或蹲或站,我寻找一种姿势
翻书,一阵介于夏秋之间的微风
吹上我的脸,穿过
入脑,老台北的说书人
喋喋不休

久蹲久站
酸疼的跫音终于承受不住
捷运站墙上和地上同款的线条
跨不过这城的百年光影

最后,只好选择俯视
在夜班机上
在黑暗中的一帘光线下
飘摇在龙应台的大江大海
呛着一口咸苦的泪
流光里的台北
依然抽象

这城,离我已远

29-9-2009机上

坠落

你飞身而下
白云试图接你最后的绝望
却不如地心吸力的城府,迅速
把你拉入不经审讯的暗牢
……
极细微的闷响
转瞬被烟霾覆盖
之后
血流流流流
流成一幅战栗的地图
长满愤怒的红木槿
某个楼层
一朵黑影狂笑

19-7-2009

媒体无完肤?

联合日报专栏061#蔡羽


记得当年读新闻时,讲师曾经在课堂上要我们辩论探讨文人办报和商人办报的差异,引起我们一班年轻人的热烈讨论。当时的辩论内容如何,我早已不复记忆,倒是对“文人办报”这个词咀嚼至今。

所谓文人办报,简单的说就是文化人基于社会正义等理念,创办报纸,以公正客观之姿,针砭时弊。这个现象,常见于早期,不但中港台如此,砂州也一样。文人办的报纸,通常比较显见个性,固然有时曲高和寡,却被视为社会的良知。缺点是,由于文人们重视理念,不重视经营上的盈亏,导致文人办报的结果通常都是亏损连连。

八十年代以后,报业逐渐集团化,在大鱼竞逐的情况下,资金不足的小报都难以生存,最后往往被财雄势大的报业集团并购,或自行结业,文人办报成了绝响,报业全面进入商人办报的年代。

此时,报纸——或者说媒体的定义,可以简单这么说——既是文化机构,也是商业机构。就文化传承和资讯传播来说,媒体扮演重要的角色,也被视为文化的推手;但就商业角度来说,媒体其实在贩卖广告给读者,也把读者量贩卖给广告主。

媒体需要生存,生存之道就是一门生意。媒体作为一种“产品”,自然就无法回避生意,否则媒体工作者无以为生。但是,媒体却又背负使命,掌握读者的知情权,也左右读者的思维、价值观。所以,媒体本是充满复杂性,既是有影响力的权力,也是可以被控制和贩卖的奴隶。

媒体也无可避免成为政客拉拢、收买和威吓的对象。政商挂钩不是第三世界的专利,先进国更是严重,媒体既然作为一种商业机构,当然也就被计算在内。因此,我们看看美国、英国、台湾等所谓新闻自由的国家与地区,媒体的政治倾向从来不是秘密。

剖析了媒体大生态,如今我们回头看媒体工作者,要在这种大生态下坚持新闻自由和正义至上的新闻原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现实告诉我们,当今世界没有为正义牺牲的媒体,却有为正义牺牲的媒体工作者。重点是,你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打破饭碗。

近来,有两个名字一定要被记得,他们是周泽南、黄义忠。他们都在追求新闻自由的路上,被狠狠砍了一刀。但他们非但没有因而瑟缩起来雪雪呼痛,还挺身而出,捍卫新闻自由的权力。这等媒体人的骨气,值得给他们热烈掌声。

与此同时,媒体史上多一笔新闻自由的记录,代价是牺牲两位好媒体人。就是这样。

10-05-2010

公园的学问

联合日报专栏060#蔡羽


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最叫我惊讶的是公园特别多。古朴与现代糅合的设计,齐整的草坪,加上到处都是艺术雕塑,构成胡志明市区公园的特色。在设备方面,公园里有小朋友的游乐场,还有各种健身设施,每隔不远还设有饮水机或汽水自动贩卖机,很是方便。

难怪,越南人很喜欢窝在公园。傍晚时分,公园里有成千上百在做运动、纳凉、闲聊的人群,即便中午时分,也有很多来到这里休息的上班族或学生。他们或三三两两席地而坐,或单独一人在吃着饭盒,也有些人在下棋,参天巨树的树荫下,热带的炎热都不再是问题了。

难得的是,偌大的公园难得见到垃圾纸屑,设备也完好无损,表现了越南人的公德心,也说明公园是受到完善管理的,这是马来西亚需要学习之处。

公园的概念,始于古代皇家贵族,后来才逐渐平民化,以致成为近代城市规划里面的一部分。从功能来说,公园满足人们游憩、观赏、休闲的目的,同时也应当具备改善城市生态、防火和避难等作用。有些地方的公园规划,更加入艺术元素,使得公园胜景更添韵味。

好的城市一定有好的公园。好的公园一定可以让城人在特定时间喜欢聚集在这里,运动健身,或者促进联谊。城市人生活忙碌,自我保护意识强,人情自然也就疏离。如果有了好公园,大家就可以在这里破除疲惫和疏离感,所以公园其实有调节城市氛围的功能。

马来西亚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园,但说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多。比较综合性的公园,古晋海唇街的河滨公园可以说是其一。这座当年曾经在国际上获奖的公园,如今却显得迟暮,公园里的设备老旧复遭破坏,有些已经被移除,综合功能日渐萎缩,不复当年风采。

如果说还值得推崇的,可能要到诗巫去了。去年尾特地参观诗巫好几座公园,感觉诗巫市议会总算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心思。然而,我也看到一些崭新的公园,无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长期而言是否能够保持有效管理,还是一大考验。

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实在规划之际,必须要有全盘而长远的打算,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入人文思维,以人性化为出发。所谓“好”,就是让人喜欢去,而且有安全感。马来西亚的重商色彩很浓,有商机的政府就看重,没商机的靠边站。所以很多公园破烂了,沦为游荡份子滋事的地方,当局只是视而不见,令人失望。

这么说吧,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否,从城市里的公园就可以一叶知秋了,你同意吗?

4-5-2010

在越南感动了

联合日报专栏059#蔡羽



抵达胡志明市之际,已经夜幕低垂。越南的高楼依然零星亮着灯,街道也闹哄哄,游客和当地人错肩而过,车子和电单车的汽笛声此起彼伏。越南就这样热闹的迎接我的第一次到访。

和许多前殖民地一样,胡志明市的建筑物新旧参杂,东西合并。这座城市人口多,走到哪里都是人,街道也车水马龙,繁华景象令我们对这个先前挺陌生的国度深感惊讶。

我们居住的旅店,就在老街区内,也是越南最著名的旅游区。旅店所在的小街上,酒吧多,旅馆多,旅行社也多。到邻近街道走动一番,发觉到处都是如此。我才发觉,越南的旅游业显然很兴旺,以致于我们在越南的几天,一直碰见不同的游客,听见不同的语言。

胡志明市的气候相当炎热,我们汗流浃背过完每一天。参观了各个旅游景点,也在市区各处走动,我特别喜欢看越南人的生活方式,很像我们,又很不像我们。

就说饮食吧。越南和马来西亚在烹调方面的食材差别不大,但越南美食比较清淡和均衡。越南人好像特别爱吃菜,桌上佳肴少不了大盘大碟的菜,尤其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薄荷叶。薄荷叶在越南可说是百搭食材,春卷、河粉、清汤等都加入薄荷叶,淡淡凉凉的薄荷香,在炎热的越南犹如空气里的一丝凉意,搭得好。

越南华人多,尽管华语说得并不好,但还是能聊上几句。越南华人又以海南人居多,地理因素把华人的祖先送到这里,然后和道地的越南人生活在一起好几代,早已不分你我。也因此,越南到处都是佛堂、天主教堂,多元种族多元信仰的气氛自然泼洒。

腼腆温文的越南人看来很刻苦,大家都在卖力讨生活,收入却是微薄的。然而,越南人却也最会生活。越南的公园,是不容错过的风景线。中午时分,公园里都是纳凉的人群,大家相约吃个午饭,或者围个圈圈聊天,再不然排排坐打个盹,要不就下个象棋,然后大堆人围观。

傍晚,公园更是人山人海,有一、两百人的健身操,有十几二十人的街舞,有人跑步,有人踢毽子,有人下棋,有人利用公园的设施健身,有人纯粹坐着发呆,有人叽里咕噜聊得正起劲,有人在公园对面的人行道上坐在矮凳子上喝杯咖啡或茶……这些画面,是真实的越南生活,我就这样被感动了。

别忘了,不过半个世纪前,这里是战火连绵。

27-04-2010

征兆

联合日报专栏058#蔡羽


满清末年,贪官污吏横行,滥权的程度无以复加。一个垂帘听政的老太婆,把海军的军费移做他用,盖了一座华而不实的花园,结果导致营养不良的海军在史上著名的甲午战争中不堪一击,揭穿清朝纸老虎的面纱,也掀开清朝政权覆亡的历史。

满清末年还有一个迹象,就是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有政令没执行,百姓的言论自由严重被剥夺,而且惨遭鱼肉,为官者嚣张,独霸地方,终导致百姓生活越来越艰苦,却苦于投诉无门,也碍于淫威不能投诉,结果官逼民反。

败坏的财政制度,也是满清末年的征兆。好吧,满清太远,看看1998年的印尼,国内贫富悬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结果生活在清贫线下的人怨恨少数刮去国家大部分财富的富人,终于酿成暴动,死伤难以计数。

姑且不说暴动,可以想象一个政权出现没落和无力感之际,执法一定也很难有效率,烧杀掳劫当然少不了,因为活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多,反正烂命一条,横竖也是死,不然就以非常手法干非常事,抢到多少资源是多少,总好过坐以待毙。来到这个阶段,警察的势力恐怕不如地方上的黑势力,而且恐怕知法犯法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政权衰落则是国家领导先知。衰落的政权必定心虚,心虚的政权最怕被揭竿起义干掉。怎么办?于是,领袖开始编织假象,为自己的政权涂脂抹粉。结果,谎言越搞越大,一旦被挑战或被拆穿,肯定立刻垮台。

萨达姆专制统治的伊拉克曾自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结果美国入侵,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让这个拥有两千五百多万人的假强国垮掉。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大英帝国。二次大战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地宗主国,占领的殖民地不计其数,号称“日不落帝国”。结果,二次大战爆发,英国不但在欧洲战场轻易被击败,甚至在亚洲也被日本这个小国欺负,全世界才愕然发现英国原来已经败絮其中。

一个政权的瓦解,不是一朝一夕,而必然有衰败的过程。衰败是警讯,懂得急转弯,就有力挽狂澜的机会。怕就怕恶质官僚文化,蒙蔽领导人的眼睛,终至覆水难收。

这些历史教我们的,如果你觉得很熟悉的话,请不要惊讶,历史反正一再重演。

13-04-2010

清明时节没有人

联合日报专栏057#蔡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荒凉的义山,一年里只有清明或者中元节可以看见扫墓的人潮,缅怀祖先的后人蜂拥而至,给祖先的坟上一炷香磕一个头。会不会有一天,清明时节不再有扫墓的人潮,只剩下满山虫鸣陪伴孤独的祖先?

网络技术和创见推陈出新,虚拟世界步步进逼现实世界,现实虚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近配合清明节热闹起来的话题,就是网上祭祖,只需几个按键,就可以免去舟车劳顿,完成扫墓的“任务”,看来很合忙碌的现代人的胃口。

说到现代人,特征就是忙碌。其次,一家人可能各为了生计问题,分散四方,一年难得聚首。扫墓一事,虽然一年一两回,但要张罗祭品等,也得费点周章。何况很多家庭要祭拜的坟头越来越多,有者可能需要分成两天才能完成,并不轻松。

网上祭祖大概就是觑准这个现状和心理,被构想出来的。当然,这种“偷懒”的念头一被提出,自是引起广泛讨论,不同的意见就迸出火花了。

我们不晓得先人们是否同意这个念头,就像我们其实也不清楚每年清明带去的食物、烧去的金银纸,先人们究竟收到了吗?再来,一座坟该祭拜多少年?祭拜的形式哪些该省缺,哪些务必跟随?我们也只是根据上一代的交待,照着做。

这么说吧,扫墓只不过是形式。所以,网上祭祖看来也没什么不可,只要心到,形式似乎也不那么重要。然而,没有了形式,与祖先的情感越远越淡的后代,还能“心到”吗?

华人强调“慎终追远”,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这么做的意义,目的大概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藉由纪念先人的仪式,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进而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学习祖先值得学习之处,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

一家几代人一起扫墓,在祖先的坟前进香、闲聊,自然也就聊起祖先生前的点滴,聊起很多湮远往事。懂得家族史的人,一定就有人情味,也一定懂得如何生活于现在,如何面向未来。网上祭祖单凭几个按键,能做到这点吗?

07-04-2010

种族老歌新唱

联合日报专栏056#蔡羽


这边厢,号称代表全马华人的马华正在兄弟阋墙苦斗,为重选而忙;那边厢,自称维护马来人权益的马来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召开年度大会,大放种族主义厥词。

马华内乱,党内派系越斗越多,领导人为了重选努力拜票,接见中央代表,早已无暇为国内华人争取权益,也别说对抗巫统的种族霸权。这下可好,趁着国内华人政治领袖互相倾辄,一班种族主义狂热份子搞了这么一个土著权威组织,毫不留情向华印族开炮,炮口甚至也转向巫统,批判巫统已经无法为马来人“争取”权益。

在廿一世纪的今天,听见历史的回音,真是一件诡异的事情。马来土著权威组织的言论,必定勾起很多老一辈人的湮远回忆——那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巫统、马华、印度国大党为争取各自族群的权利而斗争,结果也为了马来西亚的成立而协商——何其壮阔的时代波澜原本已经渐渐远去,今天逐渐为了一些看不开的人而回流。

为马来土著权威组织年度大会主持开幕的前首相敦马,显然是一位怀旧的人。他是越活越年轻的典范,盖因年轻时的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后来当了首相在暮年之际提出充满现代主义的“2020先进国宏愿”,不想老来退休之后,又变回年轻时开口马来人闭口马来人的模样。

但是,敦马也许老了,错怪了巫统。天地良心,巫统从来都还在种族主义大家庭里,你看首相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在党内多么缺乏认同,副首相慕尤丁的爱好就是训斥他族,还有许多基层党员怎么看都在维护敦马当年留下的精神财产。错就错在,巫统应该更极端一些,老人家才能安心。

马来西亚成立至今,还有一大票人参与马来土著权威组织,印证种族主义市场依然不小,在位最长的敦马前首相真的居功不小。也难怪,搞种族主义毕竟比“2020先进国宏愿”容易,只要你的野心小一点,做个地方霸王也就称心如意了。那些每天高喊民主,要求公平合理的所谓读很多书的人,烦请移民。

只是,我一直不明白一点——为什么以白人为主的美国、以汉人为主的中国,不愿向我们可敬的敦马学学,也来高喊“维护白人 / 汉人的权益”呢?也许,它们不愿放弃世界强国的野心。

好了,马华重选完毕,新的领导层是否该暂时搁置争议,好好思考种族主义这件事。还有印度国大党,还有每天高喊不分种族的民联三党,也都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种族主义老歌新唱的年代——马来西亚人的未来是拥抱世界,还是回归山洞,就在这一代政治人物的一念之间了。

写了这么多,最后想起大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8-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