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从上海到新加坡,黎列刚的东方音乐之路

@蔡羽


当音乐家黎列刚站在古晋独立皇宫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远眺猫城风光,他由衷地说:“古晋真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那一刻,正是大雨初霁,空气仍带点潮湿,冰冰凉凉沁人体肤。从窗口外望,先是看到独立广场那棵树龄过百,这当儿满枝头白雪的木棉老树;再远一点有我们的回教堂守候在缓缓流动的砂拉越河畔;更远的还有形同外星飞碟的北市市政局;最后再到白雾拦腰而抱的马当山,山另一边的景色就看不见了。

黎列刚专注着这片风景,晨曦探窗而入,扑在他身上,一种艺术家温文儒雅的气质,自然流露。他应该在这样的凝视中,听见一首猫城的民歌吧!

欣赏过黎列刚在砂拉越健与美协会主办的〈欢歌迎千禧文艺慈善晚会〉的演出的观众,想必对这位音乐家的歌声始终难以忘怀。在黎列刚《华夏之歌》这张独唱专辑的文案中,有一段文字简单却贴切地把这位抒情男高音的歌唱特色描述出来:(聆听他的演唱)是一种美感经验的凝铸,他那优雅出尘,温润高华的气质若涓涓清泉,流注入每一个情挚意深的音符中,而听他以明亮奔放的气势,演唱中国民歌,又仿佛见淳厚朴实,热情洋溢的华夏男儿,载歌载舞于辽阔的草原,追寻山川人情之美。

黎列刚是上海人,但目前已经定居新加坡,并且在当地负起推广音乐艺术的责任。他不但是新民中学校友会合唱团的总监,同时还负责其他六个音乐团体的训练和组织。如果说,身为一位音乐家是令人敬仰的,那对于一位同时担任摇篮手的音乐家则更应该给予高度的肯定。

根据手上的资料,黎列刚是于1990年开始居住在新加坡,之前还曾经在香港住过两年。两度转移外在居住环境,对一位音乐家的内在艺术生命是不是有带来什么冲击呢?

“每一个环境都有每一个环境的特点,当你到了一个不同的新环境,肯定的,你的眼界也将因而开阔,艺术也会跟着开拓。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艺术感染力。”他淡淡地说。

五湖四海漫步,
丰富音乐生命。


是的,我们常说: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黎列刚也一直这么强调,而既然音乐具有世界性,那么太单一的环境只会对音乐带来局限。“我们应该多到一些地方实践我们的音乐生命。”

这样的观念,让他爱上了旅行。他让自己的足迹,在五湖四海漫步;让自己的音乐生命,吞吐每一条河川的灵气。

“这么多年来常出国,有两次的经验让我感觉很美好。一次是在1985年,我到美国纽约出席一项华人音乐界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年的聚会,和其他音乐家一起纪念反法西斯的成功。另一次是在1999年,和多国艺术家一起在德国柏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 黎列刚这么回忆着。

回首当年,黎列刚十年前到新加坡时,在南洋艺术学院担任音乐系主任。那时,音乐家告别家乡绚烂的艺术舞台,来到东南亚这个岛国,正巧碰上狮城合唱艺术的低潮期。他没有退缩,没有怀才不遇的忧虑,谨慎审度整个大环境,他立刻做了三个尝试。

“我成立了儿童合唱团,成人合唱团和儿童钢琴乐团,后来我虽然离开了,据知这三个团体也还继续了好一阵子。目前,我把成人合唱团重新搞起来,而且接着也要搞儿童合唱团,很幸运的,在这个过程里,新加坡冷藏公司赞助所有训练儿童所需的经费。” 黎列刚说。

多年下来,时移势迁,今天的新加坡,合唱艺术蓬勃发展,而且逐步普及化。那黎列刚的使命完成了吗?答案是:还没有!他坚定地说:“艺术的基础已经稳固了,那就要向更专业的部分迈进。”

原来,他正着手编写一部舞台音乐剧,剧名叫做《歌中情》,而且计划会在明年中粉墨登场。这部音乐剧表现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人类的感情世界。

黎列刚笑笑说:“艺术一定要同时有两条腿,一条叫业余,一条叫专业。唯有两条腿一起行动,路才会走得顺畅。”

可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呵,那么多的工作扛在肩上,难道黎列刚不累吗?音乐家打个哈哈说:“当然累,可是可以调整。比如我现在在乐团中只抓大事,其他训练上的事务就交给助手们去做,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轻松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趁机培训管理人员。我想,我们应该要懂得给人一个空间,空间是代表对一个人的信任。”

为了这次的慈善演出,新民校友会合唱团一行团员都很落力在准备,比如访谈在进行时,大家在另一间房正反复练唱。辛苦的背后,善良的艺术家们在想着什么?他们是不是正关心着人间疾苦,所以一刻也不停下来,要呈献最好的节目,号召最多的人乘搭这辆慈善列车!

黎列刚语重心长地说:“艺术的钻研是无止境的,可是如果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的艺术尽力用在慈善,那是艺术人的骄傲。艺术脱离不了生活,如果一位艺术家对人世间的一切不闻不问,请问他又怎么配做艺术家呢?反过来,我们在参加慈善活动时,也可以让艺术在不同的场合得到练习和提升。”

自费做慈善,
体现艺术家之爱。

作为主办当局负责人,拿汀阿玛黄彭玉莲一直提醒我,新民中学校友会合唱团这次越洋前来演出,完全由团员自费。这可不是慈济人常强调的大爱吗?!做善事做到别的国家来,而黎列刚只是笑笑,无意在这一点做说明。是的,何必说明,行动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晚的慈善演出,汇合了新加坡和砂州的音乐人,是马新音乐界的一个交集。顺便趁采访之便,请黎列刚给本地音乐界提点看法。

他沉吟了片刻,谦虚地表示自己对砂州的情况了解不多。不过,他说:“我想,马来西亚是个发展中国家吧,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艺术,首先经济一定要好起来。我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声乐表演,需要观众买票捧场,如果经济不好,又怎么会有捧场客呢?当然,艺术推展不能因此而停止,我们可以变通一下方法,先搞培训,先练好功夫,等到经济条件好了,才做更专业的表演。”

艺术贵在圆融,唯有圆融了,你的艺术才能运转自如,不受拘束。而艺术家,必然能将本身和艺术结合,用生命创作和表演,艺术才能从他的演绎里展现生动的灵魂。
黎列刚的表演,是圆融的;他的人也正如他的艺术,待人处事一样谦和圆融。也正因此,他不断从生活中掏取艺术养分,成就了崇高的艺术造诣;也懂得因应环境变化方法,成为华人音乐界的一颗导航明星。
发表于25-6-200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