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吃不尽的岛屿风情

文/ 蔡羽
在槟城,少不了要大快朵颐。大街小巷随处有美食飘香,循着食家推荐的美食或者随意试吃,才发现槟城人的嘴巴真是福气。

肉骨茶

饥肠辘辘的早晨,在头条路的路边摊来一碗热腾腾的肉骨茶。

吃肉骨茶要配中国茶,这在西马半岛几乎是铁律,但在东马则少有这般搭配。肉骨茶是南洋创建的美食,其起源至今仍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尽管如此,肉骨茶早已成为新马一带享誉国际的美食,游客到境,通常不忘来一客。

肉骨茶的功夫主要在汤头,汤药的味道要始终,不宜过浓,也切忌过淡。再来就是肉要松软,煮得太硬就失去口感了。

对重口味的朋友来说,这一碗肉骨茶的汤头略嫌淡了些,但香味倒是十足,起到唇齿留香的效果。



冷豆花

在新光大(Prangin Mall)闲逛之际,“冷豆花”的招牌突然映入眼帘。正唇干舌燥,于是入店坐定,笑容可掬的老板娘送上餐牌,发现选择众多。

透过野果、果冻、白果、龙眼、蜜桃、冰淇淋等配料的不同搭配,变化出口感及味道各异的冷豆花。此外,豆花还可提供原味、可可、玉蜀黍、香草、黑芝麻等口味任选,小小豆花在这小小的店面真是变化无穷。

随意点了一客原味,撇开花俏的配料不说,豆花本身倒是顺滑可口,不太甜腻,恰到好处。



炒河粉

为了寻访老街古迹,竟忘了吃午餐,待得饥肠辘辘,才匆匆寻找食肆。已是下午时分,许多店面打烊休息了,好不容易在土库街(Lebuh Pantai)钟楼附近找到一处食坊还有一个炒煮档口还营业中。

点了一盘炒河粉。所谓炒河粉,包括河及米粉,炒成一盘倒挺搭配。重要的是,老板功夫佳,火候够,这一盘炒河粉镬气十足,不但河粉口感好,而且极为入味。

令人更为惊喜的是沾酱,显然腌制时加入小辣椒和乌拉煎,正合我嗜辣的口味。后来再点了一盘炒饭,同样镬气进入每一颗饭粒,大家对老板的手艺赞不绝口。



亚三叻沙(Asam Laksa)

槟城必吃美食,亚三叻沙肯定是其一。通常人们称亚三叻沙都习惯在前面加上槟城两字,足见亚三叻沙之于槟城的代表性。

朋友推荐我试吃极乐寺山脚下的亚三叻沙,可惜去极乐寺那天恰好店家休假。结果在回返市区后,终于在新关仔角(Gurney)的夜市吃到。

亚三叻沙的汤头要酸辣,白面条要顺滑,还有用以提味的黄梨、香草等要适中,以免反客为主。这里的亚三叻沙叫我惊喜的是加入姜花提味,结果味道果然不俗。



炒果条

大抵下锅热炒,都要够油。位于中路(Jalan Macalister)车水路小蓬莱茶室的炒果条色泽比较白,看来好像火候不到位,但一吃进口,镬气十足。想来是老板不多放酱油,少了酱油的掩饰,其实更考验老板的火候功力。


炒果角

炒果角应该是潮州人的美食,将米粉团切成块状,打入鸡蛋,加上豆芽,以酱油和油热炒,道理和炒果条差不多,只是吃起来的口感自然不同。

小蓬莱炒果角的炒法看来和东马食肆流行的炒果类似,只是炒果一般切得更小块,而且习惯加入菜脯,味道比较咸。炒果角其实更符合潮州人的清淡口味。


猪肠粉

西马的猪肠粉,是我的心头所好。

按照美食家的推荐,一定要品尝小蓬莱猪肠粉。点了一客猪肠粉,我站在摊位旁好一段时间,看老板两夫妇忙碌着。老板利落的夹起薄薄的粉,迅速卷成猪肠状,然后切成数截,毫不吝啬的淋上大量的甜酱、辣酱,撒上芝麻。

由于那粉由薄又滑,酱料够浓,这老字号真实一级棒!


槟城虾面

到槟城一定要吃虾面,这可是槟城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到槟城那一夜,已是凌晨,大家都饥肠辘辘。天见可怜,刚好旅馆所在的车水路附近有一家营业中的食店叫“青屋虾面”,就点了几碗充饥。

热腾腾的虾面在深夜里看来特别温暖,面条和米粉Q软适中,那汤头更是一流,辣中带鲜甜,地道的Har Mee。特别的是,这店的烧三层肉也是一绝,我们点了加入汤面里,烧肉的香酥为虾面再加分。

和老板聊了几句,原来青屋虾面的营业时间是从晚间八时开始,直到清晨三、四点。看来,槟城的入夜如果寂寞,到这里来一碗虾面,那可是人间一乐也!

1 条评论:

颂慧 说...

咦,看到这网页,怎么之前都没看到,很新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