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故事030》
#蔡羽
一座房子的生命,跟着房子主人的生命而起落。
就像我眼前这座豪宅,尽管陈旧斑驳掩不住其气势,但毕竟垂垂老矣,怎么看都沧桑。那年是我第一次走入豪宅,英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弥漫在各个隔间里,我边看边想象,这座应该是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竣的宅第,曾历经过多少风云。
离开豪宅时,抬头一看,旁边的民事中心直入云霄,俯视着已然走入历史的宅第。是的,这座豪宅最早的主人,就是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的创办人之一的丹斯里王其辉。
有一位在政治上地位显赫的主人,我可以想象在那个正值马来西亚成立阶段的风云际会的年代,这座豪宅曾经接待过多少大权在握的政商官贾,密谋过多少改变历史的大事,见证过多少不为人知的政治恶斗。
到中国旅游,很容易从旅游手册上读到某某名人故居的资讯,有些故居还刻意保留名人居住时期的装潢摆设,开放供游客参观。像王其辉故居这么有历史价值的宅第,政府竟任由其流落民间,若非因缘际会,我恐怕永远也无从得知这座故居的来头。
第二次再去豪宅,是出席由砂拉越星座诗社主办的擂茶的约会。豪宅的大厅坐满文人雅士,人手一碗热腾腾的擂茶,边吃边聊。当然,也有人聊起这座豪宅的故事,言谈间不胜唏嘘。我坐在厅中,从扇形的落地窗大门望出去,由于宅第坐落的小丘上,所以这个角度正好俯视丘下的交通圈,车流绕着交通圈转动,我错觉那就是轮回,昭示这豪宅的命运,在主人离去后,也跟着挥别那些过去的风光。
后来豪宅成了一所设计学院,再后来又变成西餐厅。某次午餐时间,我到这间西餐厅用餐,第三次踏入豪宅。
室内外的设计没有更动豪宅的布局,但经过悉心装潢后,与之前我所到过的空置的豪宅相比,故居的气氛不见了,现代优雅的高级西餐厅放送着另一种情调。这样的安排,算是赋予豪宅另一个生命——那个策动风云的深深府邸不见了,换成休闲的据点。这时,与我第一次到来豪宅,已过去近十年。
只可惜,豪宅命途多桀,餐厅转过一两手之后,又休业了。豪宅再度空置,再度在历史的清冷中清冷。这种清冷,就如一个当红歌星,年华老去后的落寞晚年,她的名字就代表过气,往后没有人再记得她,哪怕她的舞台曾经那么五光十色……
这座名人故居的未来,我无从预测。但我还是希望,他和主人的风光记忆,能够永远保留在这里,成为后人观摩和学习的活教材。
20-01-20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