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故事023》
#蔡羽
我的童年没有太多的花踪树影,也很少泥巴里草原上的故事。倒是记忆里一直开着几朵花,飘香至今。
那是个生活简单的年代,大人小孩都在夜晚十点准时入梦。有一次,睡意正酣的我被大人从被窝里拉起,耳边传来婆婆喜悦的声音:快来看,皇帝花开了!
午夜的的风有点凉,一家人穿着睡衣,带点惺忪,围着屋前那养在大陶缸里的皇帝花议论纷纷。婆婆说皇帝花很久才花开一次,而且过了午夜十二时就开始凋谢,是名副其实的短命花。但皇帝花开代表好运将来,所以全家人齐聚见证淡雅的花色随风招摇。
长大一点才知道皇帝花的原名叫昙花,还有别名叫月下美人、夜会草等,开花时间只有三至四个小时,然后就凋萎了。成语“昙花一现”,典故正出自这里。不久前,一位文友告诉我,将凋谢的昙花摘下做药用,有排毒清热疗喘的效果。
午夜会昙花的记忆一直深刻脑海,带点迷信色彩,也有点大惊小怪。但大惊小怪是因为对自然的慎重和珍惜,这点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又有了另一次体会。
老师交待下来一项功课,要我们种花,而且指定种凤仙花。记忆中,那时凤仙花随处可见,小孩最喜欢摘下桃形的蒴果,轻轻一按,蒴果爆开,凤仙花的种子四下弹飞。
我自小不曾种花,在家中大人的帮忙下,掘土播种,然后我每日的工作就是为孕育中的凤仙花施肥浇水。第一次和一朵花的生命如此亲密,兴趣驱使之下,我知道原来凤仙花也叫指甲花,听说可用于为指甲染色,另一说可治指甲的疾病。
花苗终于破土,露出细尖,我开始感受到花的生命力。之后,花枝逐日拔高,忘了多久后,我的花终于含苞,然后开放,完成了老师交待的功课,也完成一次生命的体认。等待发苗到开花的这个过程,启发了我对自然界循序渐进的法则的认识,也意识到凡事都要一个历程,而历程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环。
凤仙花从花名到花容都给人娇弱的感觉,但和许多不起眼的小植物一样,凤仙花在植物学家的眼里却是顽强的生命。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先生就曾经在一首《咏指甲花》诗中写道:“百花皆竟放,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无。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昙花午夜一现和手栽凤仙花,都让我看见生命的速度,不同的是一快一慢。回头想来,这些片段回忆,对后来人生价值观的塑造不无影响。而今远离自然,少有机会这么细心接触和观察自然了,想起老师交待种花这件事,其实今天的我们都少上了很多堂宝贵的课。
02-10-20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