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低调哲学

联合日报专栏018#蔡羽


盛名累人,麦可积逊是一个例子。

他原本是爱唱歌的黑人小孩,出众的才华遇上专业的包装,造就他无可取代的天王地位,从此他也戴上紧箍圈,永远身不由己。天王顶不住强迫还债的压力,在登上最后的舞台前一刻,被怯场击倒,走了。才华和丑闻,都化为世界的嘘唏,在从此熄灯的舞台下,等一场再也不会开演的承诺。

麦可积逊不是第一个被盛名所累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还有许许多多人,在盛名面前享受镁光灯的拥护,却也同时在盛名背后狼狈躲避镁光灯的追击。盛名的代价,就是失去很大程度的自由自主,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

于是,这世界有一种人,或者才气纵横,或者富甲一方,但他们奉行低调哲学,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安排想要的生活,却谢绝镁光灯的渲染。

2004年,德国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的资产总和超过400亿美元,但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发现他们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是在1953年,而他们的照片最后一次出现在报章上也已经事隔16年。

来自西班牙的时装大亨阿曼西奥,把时装店开到了全世界最繁华的街道上,可是他的新闻却几乎不曾出现在西班牙的媒体上,最后勉强找到他2张照片,都是偶然在其公司的上市报导中拍摄到的。

宜家(IKEA)创办人坎普拉也是极为低调的企业家,他没有时髦昂贵的衣服,出门旅行坐经济舱,在宜家总部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并自掏腰包。直到他在2004年一度把微软的比尔盖茨从世界首富的位置上挤下来,媒体手上几乎对这位富豪一无所知。

1997年,戴安娜王妃和特丽莎修女在相隔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先后逝世,她们逝世的消息形成两个强烈的对比。王妃是盛名所累的另一个典型,而特莉莎修女辞世的那一刻,世界上很多人对这位长期在印度贫民窟默默耕耘的修女知之甚少,但她的伟大事迹比起高调的戴安娜,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一些人,在享受了盛名的光环之后,选择低调下来,投入在社会服务或慈善事业中,比如台湾的老牌影帝孙越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志工。

低调是一种安适自在的生活方式,但也可以拥有创造世界的力量。功利社会推崇名成利就,结果很多人深陷桎梧,失去做人的方向和勇气。这值得我们重新省思。

28-6-200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