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故事026》
#蔡羽
城堡是童话的场景,现实生活不流行这个画面。而在这个场景中,必定有一个王子从城堡骑着白马而出,或者一个美丽的公主依着城堡的某扇窗口在凝神细思……
那年第一次站在玛格烈堡的城墙下,仰视白色的堡垒轮廓清晰的贴在蓝天,心里就涌现童话的画面。十几岁的我,第一次来到小时童话的场景,那种感觉很奇妙,有点虚幻。堡垒下的砂拉越河很静,河对岸熟悉的城也沉默,氛围肃穆严谨,仿佛昭告这座堡垒有一段不容亵渎的伟大岁月。
那时这座城堡叫警察博物院,没有白马,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堡垒内部有点森冷,殖民霸主的城府没有太多供阳光探入的缝隙。里头陈列着警方用过的枪支、子弹、警服、手榴弹等,还有牢房陈设、刑具,而广场某处据说就是处死的刑场,有人这么说,我们走过时不寒而栗。
后来从史料里知道,这座堡垒建峻于1879年,传闻是第二代白人拉者查尔斯布洛克为其妻子拉妮玛格烈公主所建,主要目的是扼守砂拉越河道,抵御敌人入侵。然而,对岸海唇街老一代的华人却比较相信从碉堡中伸出的炮口,对准的是海唇街的华人店铺,警戒华人的反殖民情绪。
堡垒矗立在临水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建筑格局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风格,圆形设计便于环顾四野,有利攻防。这座美丽的堡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几乎毁于日军之手,战后就交由警察单位管理。1971年,堡垒重新装修,并规划为警察博物院。
上个世纪90年代中,警察博物院宣告暂时关闭,以进行维修。可笑的是,所谓的维修工程直到今天依然完工无期,玛格烈堡转眼就这样落寞了十几年。
好多年前曾经趁周末时,从河滨公园渡河过去旧地重游。入口处的警卫告诉我,堡垒依然关闭,但还是让我进去了。阳光明媚的下午,堡垒厚重的大门没有上锁,只是虚掩。我拉开大门,径直走了进去。偌大的堡垒空空荡荡,只有脚步的回音,唱着苍凉。而后我绕到堡垒旁边,学生时期曾经在此活动的草坪依旧绿茵,从这里俯视砂河,俯视对岸的城,一目了然。我靠着城墙席地而坐,风一直不停送来,城墙划开的阴影,成了我心上的阴影。不但警察博物院空置了,连玛格烈堡的精彩历史也被空置了。
今天下午驱车经过海唇街,遥望一眼对岸的玛格烈堡,讶然发现大片城墙已然斑驳。心里即刻一酸。旅游手册上的玛格烈堡,今天只剩一个空壳,游客抱着手册到了这里,将发现不得其门而入,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到国外走走,看看外国如何善用古迹作为旅游卖点和历史教材,然后再对比我们的政府对待古迹的草率态度,实在汗颜。
不懂尊重过去的人,懂得尊重未来吗?我在想。
12-11-2008
1 条评论:
~ 不懂尊重过去的人,懂得尊重未来吗 ~
与你有同感!
发表评论